PFMEA学员的疑问:都是在检测工作要素,为什么有些属于预防措施,有些却属于探测措施?
性价比高、易于上手的FMEA软件: CoreFMEA
在学习了 ”PFMEA中如何区分“预防”与“探测”?有哪些典型示例?“一文后,很多学员已经能够清晰的记住: ”产品特性100%“这个分界线,即在产品特性100%产生之后,采取的措施都是”探测措施“。通常,这些措施大多是针对 PFMEA 第二层级结构引发的“失效模式"。 但是,针对 PFMEA 第三层级结构“工作要素”引发的失效原因,也有很多”检测“措施/手段,有些属于”预防措施“,有些属于”探测措施“,一些 PFMEA 学员对此比较困惑,不知如何区分。 针对此疑惑,FMEA软件CoreFMEA 为大家进一步讲解与举例:
在学习了 ”PFMEA中如何区分“预防”与“探测”?有哪些典型示例?“一文后,很多学员已经能够清晰的记住: ”产品特性100%“这个分界线,即在产品特性100%产生之后,采取的措施都是”探测措施“。通常,这些措施大多是针对 PFMEA 第二层级结构引发的“失效模式"。
但是,针对 PFMEA 第三层级结构“工作要素”引发的失效原因,也有很多”检测“措施/手段,它们有些属于”预防措施“,有些属于”探测措施“,一些 PFMEA 学员对此比较困惑,不知如何区分。
针对此疑惑,FMEA软件CoreFMEA 为大家进一步讲解与举例:
预防措施是为了消除或减少潜在失效原因的发生率而采取的措施。它们通常涉及对过程的更改或改进,以降低或消除潜在的失效原因。例如,改变工艺参数、改善设备维护计划等。预防措施会让该失效不再发生或发生概率降低。
探测措施是用于在失效模式发生后检测和识别失效的措施。这些措施通常涉及监控、检验和测试,以便在失效发生后及时发现并采取纠正措施。例如,定期检查、产品抽样检验或使用传感器监控过程参数等。探测措施的目标是在失效模式发生后快速检测和识别,以便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。
预防措施和探测措施的区分关键在于以下两点:
- 目标不同:
- 预防措施:防止失效原因的发生,或降低其发生概率。
- 探测措施:在失效原因或失效模式发生后,及时发现并采取纠正措施,防止缺陷流出。注意:该失效还是会以原有的概率继续发生。
- 实施阶段不同:
- 预防措施:通常在过程设计阶段或生产前实施(如防错设计、参数设定)。
- 探测措施:通常在生产过程中或完成后实施(如检测、监控)。
FMEA软件CoreFMEA 为大家再多举几个例子,便于大家理解:
1、同样是检测手段,如果检测到失效原因之后,采取措施使失效原因在后续不再出现,则该措施被列为预防措施。
比如:开班点检焊接电流的设定值,若未在规定范围内,则重新设定至规格范围内,焊接不良的失效发生概率就会降低。所以,该措施是预防措施;
再比如:开班测量工装定位销的直径,当发现直径被磨损到下限,就更换定位销,那么定位不精准的失效就不会再发生。所以,该措施是预防措施。
2、检测到失效原因后,若只是对受失效原因影响的产品进行处置,而不能或没有采取措施使失效原因在后续不再出现,则该措施被列为探测措施。
比如:PCB插件操作时,机器自动检测插件时的压力,若压力过大,则PCB有开裂的潜在失效,自动流水线将该PCB流到不良品通道。但是,没有针对插件压力采取任何措施。因此,这个自动检测插件压力、分流嫌疑产品的措施,就是探测措施。
再比如:在汽车生产线中,装配机器人自动拧紧发动机螺栓。过程中,检测设备会实时监测螺栓的扭矩值。 若检测到某颗螺栓的扭矩低于标准值(可能导致螺栓松动,引发发动机故障)。设备立即将该螺栓标记为“不合格”,并将整个发动机组件分流到不良品区域进行人工复检或返工。该检测仅剔除了已存在问题的部件,但未解决扭矩不足的根本原因(如设备校准偏差或工艺缺陷),因此属于探测措施。
CoreFMEA是一款性价比很好的专业FMEA软件,本地化部署,所有软件和数据均在用户企业内部。免费试用,还有专业的FMEA知识答疑与辅导,助力您完成专业的FMEA工作。